一、生活習性
馬尾松毛蟲,又名毛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閩北以2代為主,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縫隙中越冬。越冬代3月中旬開始出蟄活動,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現第1代幼蟲。8月上旬出現第2代幼蟲,第2代幼蟲危害至10月下旬越冬。1-2齡幼蟲有群集和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3齡后受驚擾有彈跳現象;幼蟲一般喜食老葉,成蟲有趨光性。
二、危害癥狀
主要為害馬尾松,亦為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初齡幼蟲群聚為害,松樹針葉呈團狀枯黃卷曲,4齡以上食量大增,將葉食盡,形似火燒,嚴重影響松樹生長,甚至枯死。易大發生于海拔100-300m丘陵地區、陽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馬尾松純林。
三、防治方法
(1)營林技術:合理密度,疏林補密,適當打枝,針闊混交,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敵而不利松毛蟲的森林環境。
(2)生物防治:①3月、10月,幼蟲期,林間噴施白僵菌粉劑(含量100億孢子/g),用量0.5-0.8kg/畝,粉炮2-3個/畝;②5月,在松毛蟲第1代卵始盛期釋放赤眼蜂,5-10萬頭/畝;③5-6月或8-9月,用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水劑、油乳劑或可濕性粉劑,噴霧5000ml/畝;④6-7月,噴撒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00-150g/畝。
(3)化學防治:松毛蟲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藥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藥劑防治最有利的時期,用藥省、效果好,要狠抓越冬代防治。4月上中旬、6月,大面積發生時應用森得保可濕性粉劑30-40g/畝、25%滅幼脲3號懸浮劑30-40g/畝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ml/畝等進行低容量噴霧。
(4)物理防(fang)治:5月(yue)、7月(yue)下旬(xun)(xun)-8月(yue)中旬(xun)(xun),在成蟲(chong)羽化盛期,每60畝(mu)放置(zhi)一黑(hei)光燈、頻振式殺(sha)蟲(chong)燈誘(you)殺(sha)成蟲(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