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吉林省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楊靖宇密營景區的密林之中,路旁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沙松格外引人注意。在沙松樹干上有一個小小金屬標牌,上面標記著樹高28米,冠幅23米,胸徑151厘米,二百四十二年樹齡,地理坐標為東經127°8′13.65″、北緯42°48′10.4″,位置海拔368米等信息。樹干的旁邊有一個落滿了灰塵、黑乎乎的鍋灶,鍋灶直接連著這棵大松樹,這就是讓所有游客感到震撼的“青松灶”。據史料記載,青松灶是1937—1940年間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抗聯戰士們做飯的地方。
據說當年發現“青松灶”的時候,這棵樹的樹根早已經嚴重炭化了,然而稍加保護后,看似已經死去的樹,很快便枝繁葉茂。雖然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這棵樹的根系特別發達牢固,所以它能起死回生。但當地老百姓都說:“這棵樹就是抗聯精神的象征,永生不滅,如松長青。”
1936年開始,日本侵略軍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了大范圍的軍事圍剿,并在東北林區推行集團部落制,強行并屯、保甲連坐、“蓖疏山林”、“鐵壁合圍”,迫使抗聯部隊由公開的根據地轉入了“密營”。6月到7月間,楊靖宇帶領東北抗聯一路軍在吉林省樺甸市紅石林區南部的深山密林里建立了一處秘密營地——蒿子湖密營,抗聯在這里種植糧食、休整隊伍,并建立了被服廠、修械所、醫院等后方機構。
據《日本日志》中有關于青松灶的記載和照片顯示,從1938年到1940年期間,日本侵略軍偵察機時時刻刻在尋找楊靖宇的下落。擁有豐富大山生活經驗的抗聯戰士們發明了這個“天然的無煙灶具”。機智的抗聯戰士們在灶臺下埋了幾十米的暗管,每隔一段距離就留有口子,讓煙氣散發到松樹的中空里,憋在大樹里面的煙自然循環,等煙在里面循環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把火滅掉,在遠處看,就是密林里蒸騰的煙霧。就這樣,楊靖宇在蒿子湖密營期間,不但粉碎了日軍的圍剿,共打了大小戰斗10余次,抗聯戰士以驚天地泣的英雄壯舉,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
“青松灶的秘密在這棵樹上,樹是空心的,抗聯戰士們在大樹下做飯,產生的煙都慢慢散到樹洞里,然后再被慢慢地吸收,時間長了這棵樹的樹根都碳化了,直到現在這棵樹依然還活著,可算是一個奇跡。”公園的一位講解員向過往游客們介紹說。
七十多年過去了(le),“青(qing)松(song)灶”經過抗日(ri)戰火硝(xiao)煙(yan)的洗(xi)禮,依然挺立,青(qing)松(song)中空留(liu)下歲月的戰斗足(zu)跡,枝葉更加郁(yu)(yu)郁(yu)(yu)蔥蔥。(吉(ji)林省森工(gong)集(ji)團紅石林業局 張(zhang)彤宇)